贝立高课外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篇
来源:
|
作者:eclas
|
发布时间: 2023-09-14
|
111 次浏览
|
分享到:
3-6岁儿童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孩子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3-6岁儿童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孩子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3-6岁儿童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孩子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3-6岁儿童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孩子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贝立高课外册将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方面介绍如何促进幼儿园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一时期的孩子有四个目标:
1.愿意与人交往。3-6岁正是孩子分享欲旺盛的年龄。对于稍微内向的孩子,老师、家长可以主动亲近和关心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他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通过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孩子体会到交往的乐趣。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会处于不同的交际情境。老师、家长可以结合不同的具体情境,指导孩子学习基本的交往技能和交往规则,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正确地与人交往。
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3-6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此时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部分家长喜欢将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较,总是在孩子面前提起“别人家的孩子”会极大伤害孩子自尊和自信,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鼓励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与他有关的事情征求他的意见,保护孩子的自主性,也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关心尊重他人。成年人要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从而引导孩子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可以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孩子介绍我国不同民族、地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俗等,帮助孩子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和自己生活、习惯不同的人。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一时期的孩子有三个目标:
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幼儿园在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参与不同群体的活动,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对与学前班的孩子,可以带领他们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尤其是不能为了哄孩子随便做出一些承诺,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从而以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教育孩子学习并遵守社会规则和其他行为规则。
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老师、家长要亲切地对待孩子,关心孩子,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萌发集体意识。平时可以运用孩子喜欢的电视节目、图书等,向孩子介绍祖国的风景、历史等,激发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孩子通入社会的速度具有个体差异。对于外向的孩子来说,他们或许能很快适应不同环境,快速融入群体。对于内向孩子来说,他们真正接纳并融入新群体需要一个过程,有些可能会哭闹、恋旧。老师、家长要给予适当引导,关照孩子情绪。这一时期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促进孩子社会性的良好发展。